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高居恶性肿瘤之首,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提高肺癌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近年来随着胸部低剂量 CT 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被发现,其中很多是早期肺癌,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例如外科手术、介入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化疗等。

近年来肺癌的治疗已逐步实现并形成了全方位、多学科、一体化、全程化、慢病化的管理诊疗模式,肺癌治疗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外科手术治疗技术已融合并覆盖肺癌诊治的全过程。肺癌的介入治疗已从以往的晚期肺癌姑息治疗及妥协性治疗进入到肺癌的全程化诊治过程中。




经皮消融-早期肺癌患者的不错选择

经皮消融包括了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化学消融、冷冻消融、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对于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01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利用射频电极穿刺入肿瘤组织中,在375~500 kHz的高频交变电流作用下,肿瘤组织内的离子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生物学效应,局部温度可达60~120℃,当组织被加热至60℃以上时,可引起细胞凝固性坏死。射频消融的消融体积取决于局部产生的热量传导与循环血液及细胞外液间的热对流。同时,射频消融还能够凝固周围血管组织,形成一个防止肿瘤转移的反应带。
02 微波消融

在微波电磁场作用下,肿瘤组织内的蛋白质分子、水分子等极性分子产生极高速振动,分子之间的互相碰撞、摩擦,短时间内形成高温,利用热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凝固性坏死。

03 化学消融

化学消融是经皮穿刺至瘤体,注射无水乙醇、化疗药物等,使肿瘤组织坏死、液化,瘤体缩小甚至消失,适用于靠近肺表面的肺部孤立性肿块。研究发现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无水乙醇和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有效率分别为 57% 和 50% 。对于失去手术机会和不能耐受全身放化疗的患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04 冷冻消融
冷冻消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降温方法对病变组织进行冷冻,从而可控地破坏活的病变组织。具体方法是将组织快速冷冻,温度降到0℃以下或者-150℃的超低温,使细胞内外的组织液形成冰晶,从而破坏细胞结构。
冷冻之后组织细胞脱水,膜系统的脂蛋白变性,组织发生缺血性梗塞,细胞营养供应缺乏而坏死。在复温的过程中,被破坏的组织细胞裂解,释放多种抗原物质,从而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治疗的路径包括经皮、经支气管等。

目前,最常见的冷冻消融方法是将气体冷却液化,然后在肿瘤部位迅速膨胀成气体,温度降至-190℃,产生焦耳-汤姆孙效应。(焦耳-汤姆逊效应是指当高压气体在通过截面突然缩小的断面时,由于局部阻力,气体的压力将会降低,温度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经皮放射粒子植入-晚期患者不二选择

经皮放射粒子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适合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 B 超或CT 引导经皮将具有放射性的核素直接植入到肺癌靶体积内或肺癌周围,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癌细胞进行杀伤,达到治疗的目的。

现临床多使用125I粒子行局部植入。研究发现经皮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胸部肿瘤有效率达 97.01% 。经皮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疗效好,费用低,重复性好,创伤小,痛苦小,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移位、游移等风险。

参考资料:

[1]  刘佳聪, 张玉前, 王新, 周春琳, 俞豪杰, 夏平会, 吕望, 胡坚. 肺癌手术介入杂交诊疗现状及前景[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 15 (04): 287-291.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