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138-1085-7138 机构合作: 176-0080-2612

胰腺癌,在恶性肿瘤中有“癌中之王”之称,多数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当成胃病或胆囊炎,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那么在胰腺癌发生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哪些蛛丝马迹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呢?


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预防和筛查在维护健康和预防疾病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相辅相成。预防离不开筛查,因此推荐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群作为胰腺癌早期筛查的目标人群:
1.  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人群
具有胰腺家族史的个体是遗传性胰腺癌的高危人群,具体包括BRCA1、BRCA2、PALB2、ATM、MLH1、MSH2、MSH6、APC等突变的携带者,至少有1个受累的一级亲属的个体。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携带胰腺癌的易感基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 家族史:上文所提到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的个体,那么就有较高的患病风险的基因遗传背景。
● 进行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确定是否携带胰腺癌易感基因的最直接方法,通常是以唾液或血液样本来分析DNA。
2.  新发糖尿病人群
● 50岁以上且BMI指数低和/或不明原因BMI指数下降以及短期内血糖波动较大的新发糖尿病患者。
● 无论年龄大小,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个体中的新发糖尿病患者。
3.  慢性胰腺炎人群
4.  胰腺囊性肿瘤人群
专家建议遗传性胰腺癌高危人群在50岁或者比最年轻的受累血亲年轻10岁时开始筛查;新发糖尿病患者一般建议从50岁开始筛查;慢性胰腺炎患者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胰腺癌筛查;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则从诊断明确后开始接受筛查。



胰腺癌早期筛查项目
● 空腹血糖和/或糖化血红蛋白
● 血清CA19-9 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
● 超声内镜(EUS)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



胰腺癌的预防
近两年,专家指出,临床上接诊的患者中40岁左右的患者的比例在逐步提高,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目前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如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重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专家提醒,“吸烟的量越大,胰腺癌的发病率就越高。同时,嗜酒,尤其是有酒精代谢异常(喝酒脸红)的人也需要警惕胰腺癌的发生。此外,职业暴露、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胰腺囊性肿瘤、遗传性因素也可增加胰腺癌的发生率。
随着胰腺癌发病率的增高,很多人生怕被胰腺癌所“青睐”。但只要我们有正确的心态,采取正确的措施,就能起到预防作用。
● 戒烟。对于胰腺癌来讲,烟草中的酸性物质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戒烟后患胰腺癌的风险逐步降低,10-20年后降低到与正常人群相当。所以尽早戒烟戒酒能够预防疾病的发生。
● 均衡饮食。低糖低热量规律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及体脂在合理范围内。实验证明,使血糖升高剧烈的膳食会促进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而且会抑制人体细胞吞噬致病菌和癌细胞的能力,控制血糖,避免对胰腺的慢性损害。
符合前文所说的高危人群,定期做好筛查,定期体检,有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等相关疾病家族史的,做好胰腺癌筛查。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防患未然,永远是最优的选择,也是保护身体健康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沈珊珊, 李洪祯, 余媛媛. 中国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监测共识意见(2021年,南京)[J]. 胃肠病学, 2022, 27 (07): 415-428.
[2]  General Office of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 (05): 1006-1030.

点赞(0)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