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的定义是指发生在膀胱黏膜上的恶性肿瘤。它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全身十大常见肿瘤之一。膀胱癌可按照病理类型分为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鳞状细胞癌(约占5%)、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小于2%)等。
一、流行病学
- 膀胱癌占我国泌尿生殖系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位,在西方其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二位。
- 膀胱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儿童,但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高发年龄为50~70岁。
- 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二、病因
膀胱癌的病因复杂,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职业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
-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险率增加26倍,随着吸烟时间的延长,膀胱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 职业接触:长期接触芳香胺类化学物质者患膀胱癌的概率增加。现已证实苯胺、二氨基联苯、2-萘胺、1-萘胺都是膀胱癌的致癌物。与膀胱癌相关的职业有铝制品、煤焦油、沥青、染料、橡胶、煤炭气化等产业。
此外,内源性色氨酸代谢异常、长期的膀胱慢性刺激(如感染、结石、尿路梗阻等)、生物因素(如血吸虫病)等也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病有关。
三、病理类型
膀胱癌的病理类型主要包括:
- 膀胱尿路上皮癌:最常见,约占膀胱癌患者总数的90%以上。
- 膀胱鳞状细胞癌:较少见。
- 膀胱腺癌:较少见。
其他罕见的病理类型还包括膀胱透明细胞癌、膀胱小细胞癌、膀胱类癌等。
四、临床表现
膀胱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
- 血尿:约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临床表现是血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肉眼全程血尿。血尿可能仅出现1次或持续1天至数天,可自行减轻或停止。
- 膀胱刺激症状:约10%的膀胱癌患者可首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和排尿困难。这多由于肿瘤坏死、溃疡、膀胱内肿瘤较大或数目较多或膀胱肿瘤弥漫浸润膀胱壁,使膀胱容量减少或并发感染所引起。
- 其他症状:晚期膀胱癌患者可能出现腹部或盆腔疼痛、肾功能受损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是由于肿瘤侵犯膀胱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或堵塞输尿管导致尿液排出困难所引起。
五、诊断方法
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以下方法:
- 尿常规检查:通过检查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或出血等情况。
-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收集患者尿液中的脱落细胞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发现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细胞。
- 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和盆腔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膀胱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是否出现增大或转移的情况。
- 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的最主要方法。通过膀胱镜可以直接观察膀胱内的情况,并取活检做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
六、治疗方法
膀胱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膀胱癌,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浸润深度等因素,可以选择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等手术方式。
- 化疗:化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或经尿道输送等方式使用。对于晚期或复发性膀胱癌,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M-VA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和GC(吉西他滨+顺铂)及MVP(甲氨蝶呤+长春花碱+顺铂)等。
- 放疗:放疗利用高能射线灭杀癌细胞,适用于早期或晚期膀胱癌,尤其是对于无法手术的患者。
-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增强自身免疫力来抵抗癌细胞。免疫治疗药物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常用于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其疗效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
七、预后及预防
膀胱癌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早期膀胱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晚期膀胱癌的预后较差。
预防膀胱癌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 戒烟:吸烟是膀胱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戒烟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风险。如果工作中需要接触这些物质,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并尽量减少暴露时间。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膀胱癌的风险。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保持健康的体重。
- 增加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稀释尿液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它们在膀胱内的停留时间,从而降低膀胱癌的风险。
-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尿常规、B超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膀胱癌的早期症状。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等),建议定期进行膀胱镜检查。